攻略
原标题:53名“完美应聘者”骗薪5000余万 企业也该好好反思
【资料图】
求职者与企业彼此都能有正确认知,各自履行应尽责任,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从自身实际出发双向选择,方能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也更有助于构建一个权责对等、诚信为本的求职市场
公司发布招聘信息,来的都是带着优秀履历的应聘者,可入职后这些人却消极怠工,拿了底薪就走。上海警方近日侦破一起伪造履历骗薪案,团伙53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初步查证,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经查,涉案人员伙同身边亲友组成诈骗团伙,以“完美应聘者”的身份骗取信任后与用人企业形成劳务关系。入职后,团伙成员通过伪造日常工作记录、雇佣人员假冒客户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维持在职状态。
求职者捏造过往高业绩的完美履历,同时入职多个企业,按理说骗术并不高明,企业如果在招聘过程中更加严谨,做到必要的背景查验,并在员工入职后及时缴纳五险一金等,骗子同时入职多家企业的行为想必就难以得逞。编造“完美履历”的相关责任人涉嫌诈骗,已经违反了法律,自有法律对其处置。而这起案件同时给广大求职者和企业敲响了警钟,暴露出来的多重问题令人深思。
其实,不少求职者为了顺利求职,对履历进行包装美化,这一现象并非个案。但求职者捏造虚假的“完美履历”,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欺骗,反映出求职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还可能因其造假行为被追究责任,如被全行业通报,丧失从业资格,或因能力不达标却被委以重任,给企业造成损失,面临企业索赔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每一名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都应坚守诚信底线,莫以恶小而为之。
企业同样要对此反思。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过于看重求职者的背景和履历,如学历、曾经任职企业名气、职务、业绩数据等,而忽略了对其实际能力的综合测评。这种用人观念是狭隘的。企业有所好,应聘者投其所好,由此留下造假的空间。
也因此,企业除了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对求职者的履历信息和背景进行核查之外,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的匹配。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用人标准和期望,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观。只有与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相匹配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例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另一个焦点还在于,暴露出相关企业在员工社保缴纳等方面的问题所在,“说白了是公司没给买社保,如果买社保就会发现问题了”。现实中,不乏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规避社保缴纳责任,这种做法容易触犯相关法律,也会给企业自身埋下隐患,如被员工起诉,或者成为骗子可钻的漏洞。
在要求求职者诚信尽职的同时,企业也需树立正确的用人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好保障,才能赢得员工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从常识而言,“完美履历”对于求职者和企业都是难以实现的,求职者无法做到“低薪高能”,企业也别幻想用低廉成本请来杰出人才。求职者与企业彼此都能有正确认知,各自履行应尽责任,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从自身实际出发双向选择,方能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也更有助于构建一个权责对等、诚信为本的求职市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